长沙机场T3航站楼项目开展质量工匠班组评选
项目团队在国网其他项目调研学习
项目迎来国网湖南省公司、各地市公司调研
归零重启:七年砺剑再启新程
2014年盛夏,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证书还带着油墨清香,西北汉子王新军便背着行囊跨越1600公里,在湘江之畔的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开启了人生新篇。从江山帝景雅典五期项目部晒得黝黑的见习施工员到长房万楼公馆项目独当一面的生产经理,7年的时光流转中这个曾操着浓重甘肃口音的青年,已经学会了一口地道的长沙话。“我现在不仅口音地道湖南人,口味也地道湖南人了,吃辣都可以不眨眼。”王新军开玩笑说。
2022年1月,公司成功中标湖南省“一号工程”——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王新军也接到了公司的电话:“我们想让你去机场项目做质量总监,你想不想去试一试?”握着手机的王新军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长沙大道,掌心不禁渗出薄汗。彼时32岁的他已在房建领域与生产线条深耕许久,但面对这个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湖南省史上最大单体公共建筑,他清楚地知道:这既是机遇,更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带着这句自我鞭策,王新军开启了“二次新生”:第一次接触基础设施项目、第一次接触大型航站楼项目、第一次担任质量总监……面对着诸多的第一次,他仿佛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刚入职时愣头青的状态,“从新人又回到了新人,这种感觉很奇妙。”为了让大家更快充电赋能,项目进场前项目团队多次奔赴北京大兴机场、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等大型机场对标学习,王新军也因此记了厚厚一沓笔记。
除此之外,王新军还经常会到八局、建投的施工区域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经验做法。一天,王新军发现八局在项目部告示栏张贴了现场优秀施工工艺和做法以作示范,深受启发的他立即想到可以把正反面示例均张贴到项目现场——“红黑榜”,同时作示范与警醒,这一做法没多久也被八局学了回去。王新军笑着说:“这算是一种创意的‘回力镖’吧。”另外,王新军还创造性地将“安全之星”的评选延伸到了技术质量线条,在项目部各班组中每月评选“工匠之星”,进一步激发了各班组精益求精的热情。
破茧成蝶:新生团队创造奇迹
2023年,有了长沙机场T3航站楼这一超大型重点项目的经验积累,王新军被任命为国网湖南株洲供电公司信通综合用房及综合配套用房项目(以下简称“国网株洲项目”)项目经理。初次担任项目经理,满腔热血的王新军便面临着全新人团队与7个月“严苛”合同工期的双重挑战。项目团队一共8个人,3个项目班子都是首次踏上班子副职岗位,“含新量”可谓100%。但王新军看到的不是青涩,而是未经雕琢的璞玉。
“逼一逼、跳一跳,事情总能做得到。”项目总工程师兼生产经理周鹏至今记得王新军这句口头禅。在红色教育基地的团建活动中,他们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信心;在赴国网公司其他优秀项目对标学习活动中,他们求知若渴地学习优秀施工工艺和经验做法;在定期开展地季度综合考评及复盘总结会议上,大家为着优化方案、调整工序争得面红耳赤。
工期紧张,王新军就深入研究每一个设计细节,将预应力抗浮锚索优化为微型抗拔桩、女儿墙优化为150mm全砼外墙,甚至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一个方案与设计团队挑灯夜战、反复推敲,为工期履约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他严格把控过程工期进度,实时监督施工进展,及时纠偏调整。在他的模范带头下,整个团队紧密团结在一起,多点联动,统筹规划,科学施工,项目仅3个月便顺利实现主体封顶,获得业主感谢信2封,锦旗1面,用实力交上履约满分答卷。当业主主动要求原班人马续建后续工程时,王新军知道,这支新生代团队早已破茧成蝶。
后来,在国网株洲项目优质履约的背景下,分公司顺利承接业主10个后续项目,“10个项目,一共是26个管理人员,平均每个项目2.6个人,三个‘臭皮匠’都凑不齐。”王新军调侃道。面对这些分散在省内各地市、州县的偏远小项目,王新军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车上,形成了独有的管理模式:白天外出提前报备,定期抽查考勤;晚上线上会议沟通协调;假期则以片区为单位组织集体活动,邀请各级领导送温暖、送慰问。就这样,项目遍地开花却运转有序,业主表扬信也纷至沓来。
开疆拓土:现场市场跨越成长
作为“新手”项目经理,尽管诸多经验还在积累,但王新军志向却不小:要向着4.0版本项目经理奋斗,除了现场的优质履约,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市场开拓上出一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全”客户服务。
国网株洲项目是公司与国网公司的首次合作。一开始,业主对这个年轻的90后项目经理并不完全信任,在王新军与其协商项目现场事宜时,多次要求与公司更高层级人员对接。面对这一情况,王新军丝毫没有气馁,而是真诚地与业主表达了他的想法:“施工方与建设方签了合同,就像领了结婚证,咱们就是‘夫妻’了,得用心经营这段‘婚姻’。”独创的“夫妻论”让业主耳目一新。
而真正打动对方的,是他提出独特的“二八黄金法则”:用80%精力做前期策划,20%精力抓落地执行。对此,王新军解释道:“我们的业主在各项工作上都有很强的计划性,并且注重细节,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策划筹备能更加适配对方的工作习惯,提高双方沟通效率。”这种与国网公司高度契合的管理思维,使得双方对接、沟通逐渐顺利起来。
为进一步承接业主后续项目,在公司及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王新军多次借助项目载体积极拜会国网各地市公司业主,主动搜集项目信息,责任营销经理则负责对接国网湖南省公司相关领导,共同构建立体对接网络;同时王新军还与市场部人员合力策划营销活动,邀请公司、分公司主要领导出席,进一步加深双方互动交流。
2023年年底,业主提出希望试验以混凝土全装配式施工方式建设变电站,破除以往钢结构变电站防腐、防火、防水、耐久性较差的不足。王新军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项目团队发挥局全产业链优势,联动创新研究院、中建钢构科技通过设计优化、图集编制、施工模拟及技术创新等多方面进行变电站混凝土全装配式试点。
“这次方案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上次方案中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每优化一版设计方案,王新军便第一时间与业主汇报进展;“第2版样板已经做出来了,完美解决了上一次吊装试验时的难点。”样板落地后更是第一时间邀请业主现场指导。就这样,在王新军“穷追不舍”的跟踪下,首次试点的湖南湘潭棋梓桥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在经国网湖南省公司、各地市公司多次观摩和调研后,收获各方好评,助力承接郴州资兴东变电站、岳阳滨湖变电站等项目。
如今,国网变电站系列项目已包含湖南长沙山塘110千伏变电站、湖南宁乡大屯营110千伏变电站等7个变电站项目,成功“承包”国网湖南省公司首批变电站全预制装配式试点工程项目。
“每次身份转变都像是一次重生,就像混凝土浇筑——凝固的是经验,流动的是归零的勇气。”如今,这个习惯自称“职场新人”的建造者,仍在书写着永不停歇的破茧之旅。(作者:总承包公司湖南公司综合办公室宣传与团青管理罗霜;审核:总承包公司湖南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付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