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力量】五局人、“信·和”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同样,五局也离不开“信·和”文化。在五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信·和”文化贯穿其中,起着指路明灯的作用。
党心一片磁针石,不指西南不肯休。五局在军工启航的同时便开始了“信·和”的孕育,1965年为了贯彻执行“建设大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五湖四海的建筑施工队皆聚集遵义,成立了061工程指挥部施工指挥部,也就是五局的前身和基础。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没有屋子就自己搭,就是在这样荒芜的条件下,孕育了“信·和”的红色基因——三线精神。随后的十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在三线精神的引领下,以武宝龄、徐伟国为代表的五局人们听党指挥,不计报酬的投身于建设事业,于峻岭中劈路,于蛮荒中作业,一片又一片的建筑奇迹树立而起,这便是“信·和”魂的第一步。
前路漫漫兮,上下而求索。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正式确立,面对变幻莫测,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大潮,五局开始了自己的求索路,这一路上“信·和”魂也开始萌芽。工期紧任务重?一块干!处理准则不一样?都去学! 正是通过一路的摸索,“信·和”魂萌芽于上下一心、顽强拼搏的华能精神、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铁塔精神。秉持着这些精神,刘文彬、李胜芳为代表的五局人开展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大、精、尖、新、特、重、外工程,如江西昌九高速公路、伊拉克库法坝、华能岳阳电厂项目。在“信·和”魂的帮助下,五局人向全国挺进、朝海外挥师,“信·和”魂初露锋芒。
丹心未泯革新意,敢上九天将月揽。五局最大的一次困难便是在90年代后期,当旧的制度跟不上新的时代趋势时,诸多问题就会浮现。对企业发展的不自信、对企业能否诚信交易的怀疑、员工们的工作动力丧失,这一个个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五局身上喘不过气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没错,就是思想文化行动,2003年的“信心、信用、人和”三项工程、2005年的企业文化研讨会、2006年确立的“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次次的思想文化行动就像夜晚港湾的灯塔,帮助航船找到正确行驶方向,让五局实现了扭亏脱困和创新发展。随后更是在“信·和”魂的敬业奉献、敢打硬仗的指导下承接下了诸多工程,既要保证质量同时不断压缩施工成本,扩展营业利润使得172指标超额完成,163对标基本实现,一举奠定五局地位,“信·和”魂于此绽放自己的无限光彩,成为五局人的核心竞争力。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在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也是五局的效率提升年,我们全体五局人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和”之魂,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砥砺奋斗,有决心做出更好的成绩,以达到“一最两创、三强三优”的目标!(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