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优秀师徒故事: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能力
2020年项目新员工见面会上,王海顺作为2019届新员工代表进行发言:“这是老故事铺垫出的新故事,无数个小故事组成中建五局的大故事,我希望用自身的经历打动并启发新员工。”王海顺将这一年的丰富经历珍藏于心,引以为傲。
2019年夏天研究生毕业后,王海顺入职总承包公司。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湖南城陵矶华为新金宝高端制造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在这里,他与土建部项目执行经理刘海军结为师徒。回忆起与师傅的初次见面,他两眼一弯,微微笑道:“师傅皮肤黝黑,眼神精干,并没有想象中领导的严肃,反而十分幽默风趣,非常自然地与我亲近。”他预感到这段师徒情缘会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迸发出无限能量。
王海顺作为2019届新员工代表进行发言
师傅常用启发式的提问和案例式的教学引导他思考解决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项目临建施工阶段,测量部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有时无法到临建现场进行测量放线,这无疑制约了临建进度的推进。
在一次师徒交流中,协助施工员组织临建施工的他,主动地向师傅提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师傅反问道:“情况特殊时,如果可以不靠仪器来找准角点和标高,只需要测量部来复核,是不是效率会高很多呢?你朝这方面想想办法。”王海顺转念一想,那又要怎样才能不依靠仪器来实现精准放线呢?
正当他陷入思考时,师傅将自己当年的施工经历娓娓道来。当时施工的条件远比现在艰苦,墨守成规是难以前行的,学会变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师徒的交流如拨云见日般点醒了王海顺,他意犹未尽地回到办公室,这才发现,若利用诸如两点间确定一条直线等简单的数学物理原理,也可以实现精准放线,实践上手后果然效率提高不少。
从此他便沉迷上了师傅的故事,每次的师徒交流都会变成“故事会”,听着师父的故事,就好像一栋栋高大壮观的建筑在他眼前拔地而起。
师傅刘海军(左)与徒弟王海顺(右)交流现场问题
历经半年的工作,王海顺逐渐开始独立负责2#厂房的附属设施动力机房的施工,机房面积虽小,但结构复杂,尤其是一层的混凝土冷却水池,池壁剪力墙厚度仅40厘米,却有6米高,21米长。
结构的复杂性会带来施工困难,王海顺并没有畏难退缩,而是在进行剪力墙施工前缜密思考:浇筑混凝土时会不会胀模、会不会振捣不密实、会不会产生冷缝、会不会结构自防水达不到要求等系列实际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王海顺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心应手,找准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施工要点。事实上,他并没有经历过这类施工,这些经验都是他从师傅的案例故事里总结借鉴来的。
王海顺在现场施工进行协调指挥
师傅刘海军不会照本宣科地给王海顺讲解施工工艺,也不曾空泛地与他说奋发图强的大道理,也没有用“成功学”来给他打过“鸡血”,而是一直用自身的成长故事给王海顺阐述一名施工员要如何踏实成长,如何使自己逐步具备项目经理的各项素养。王海顺感叹说:“我能从师傅的故事中学习到诸多施工工艺和工法,更能从中感悟到一名优秀建筑人的工作态度和思维。”
正是师傅的案例,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飞速成长,开始负责1#厂房及三栋附属用房的现场施工。也正是师傅的案例,让他学会了做事做人,并在提前转正后的连续两个季度绩效考核中荣获A级评价,这更让他信心满满,继续饱含激情向未来进发。
王海顺对广大青年员工寄语说:“案例教学是通过互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总承包公司以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型”员工为目标,以“创新、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倡导案例教学,实现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共享,推进人才强企工程。自我加入幸福总承包这个大家庭一年以来,师傅用无数案例教会了我许多业务技能,培养了我的工作思维和习惯,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有师傅的案例故事的引领,我认为这不仅是工作经验的习得,更是传承与我的一份醇厚的五局精神!(潘城)